
故事RPG《创之轨迹》Nintendo Switch™中登场! 侵蚀了帝国全境的灾祸『巨闪电黄昏』。 在由英雄们跨越了危机的塞姆利亚之地,新的因果被编织出来,然后,故事向着“终点”开始行动。 舞台是灾厄『巨闪电黄昏』后的塞姆利亚大陆。 以在大陆各地活动的三位主人公为轴心,坎坷的命运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有的人作为“英雄”。有的人作为“解放者”。有人作为“隐者”——。 任意切换三条路线,以不同视点描绘同时间轴故事的“交叉故事”系统,包括新登场角色在内的50人以上的可再现角色,挖掘各角色背景的庞大“小故事”剧本等“轨迹”搭载了很多活用系列优点的新系统! 面临再独立的现在,克洛斯贝尔的人们在想什么?在失去强大柱子的帝国人心中萦回的东西是? 并且,根据盟主Grand Master的宣言把『奥尔菲斯最终计划』提高到新的阶段的结社《噬身之蛇》的想法是……? Nintendo Switch™版中,从一开始就收录了服装和附属品等30件以上的追加内容! 各角色的头、手臂、背部等都可以戴上,享受装饰乐趣的丰富多彩的配件和原创设计的服装自不必说,大型追加内容“支援课的暑假”也预先包含在内。
故事RPG“轨迹”系列诞生15周年的纪念之作,同时也是系列作品的《创之轨迹》登陆Steam!
侵蚀帝国全土的灾厄“巨硕黄昏”降临──
在英雄们的活跃下渡过危机的塞姆利亚大陆上,
如今将编织出新的因果之链,而故事也将朝“终点”开始流转。
游戏的舞台就在灾厄“巨硕黄昏”降临后的塞姆利亚大陆。
以在大陆各地活动的三位主角为主轴,形形色色的离奇命运将错综复杂地互相交会。
其之一位以“英雄”的身分、其中一位则是作为“解放者”,其中一位则是以“隐者”之姿采取行动──
《英雄传说 创之轨迹》有着能够任意切换三条路线,以不同视角描写同一时间轴上故事的“交错故事”系统,以及深入刻划包含新登场角色在内多达50人以上可游玩角色的背景的“额外篇章”剧本等要素,搭载了能够充分发挥“轨迹”系列优点的多种新系统。
再次独立就在眼前,如今克洛斯贝尔的人们内心有何想法?丧失了强大的支柱后,帝国人心中又逡巡着何种念头?
而在盟主的宣言下将“奥菲斯最终计划”提升至新的阶段后,结社《噬身之蛇》又有什么样的企图……?
Steam版中收录了包含服装和装饰道具等在内的30种以上的额外内容!
除了能装备在各角色的头、手臂、背上等处的各种装饰性道具和原创服装外,当然也包含大型额外内容“支援课的暑假”。
已通关,来稍微评价一下。本作最大的亮点就是三线剧情,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既是亮点也是槽点。三线剧情使得本作的可操控人物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数量,每个队伍里都有很多角色供玩家选择,给玩家培养角色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并且三线并行的剧情能够让玩家从多角度看到一件事情发生的多方面原因,这个我感觉有时候还挺带感的。 虽然是三线剧情,但是整个游戏的流程并没有因此增长,仍然是闪轨系列的30-40小时(普通难度),而这就意味着不得不将一个人的故事压缩到原本的三分之一,其他两条线还好,但这对于黎恩线来说是致命的,黎恩线本来就人物多,关系杂,你再把剧情压缩,那肯定讲不好,黎恩线里面为了照顾到所有闪轨人物的出场,就导致所有人除了黎恩基本上都变龙套,出来基本跟黎恩说不上几句话就沦为了背景板,作为闪轨系列前两作的第一女主,亚里沙这作的台词可能还没克蕾雅少校多,从头到尾更是没跟黎恩面对面单独说过哪怕是一句话(笑了,这就是官方钦定女主的待遇么),想用讲一个故事的时间讲三个故事,结果就是一个也讲不好。战斗系统和培养系统还是那一套,不过说实话,我也没啥不满的,毕竟我玩轨迹也不是冲战斗系统来的,每一作能给我来几个新招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新增的小游戏和抽卡系统还行,可以作为放松的方式,让整个游戏流程不是那么的单调。 最后,我想问法老控是不是涉嫌封面误导和欺诈?明明封面和op都把结社头领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一作还把结社的首领作为最后的彩蛋,结果正片从头到尾我甚至没看见她的影子?我理解你觉得可能还不是时候,那你就不要摆上封面啊。。总之,轨迹总是让我又爱又恨,本来说闪轨结束后说什么也不再碰轨迹这个天坑了,但是还是没忍住,结果玩了创轨发现自己掉入的不是天坑,是黑洞。。。——————–追加:原来结社的首领只会出现在隐藏结局里,跟上一部一样。。。。真有你的啊Falcom,隐藏结局里才会出现的人物直接搬上封面
做梦都是梦幻回廊 这河里吗🙃




pc配置需求系统

评论0